差动AMP
基本差动对
Advantages:
- 共模噪声的抑制
- 共模干扰的抑制
- 输出摆幅的增加
Disadvantage: - 功耗及面积翻倍
- 噪声变大(多用一倍的器件,多用一倍的噪声功率)
DC Swing
伪差分对输入的共模电平的灵敏度要求较高,可以使用一个尾电流源,并选取一个合适的共模输入电平,使输出 Vout 的输出共模电平在一个固定电平:
全差分对的实质是对尾电流源 Iss 的电流再分配,当差分电压大到一定程度时,使输入管进入截止区,对 Iss 的电流分配失效。
小信号增益
大信号求导
当输入差动电压为 0 时,Gm 达到最大值, 当差动电压增大时,差动对的跨导随之减小,到一定值之后,跨导将为 0,按照实际意义来讲规定为 0,电流完全流过其中一边的晶体管。
令分子等于 0,求出 Vindiff1 的值,联立 Id1 与 Id2 的关系可以求得的解为 Iss 电流完全流过一边的晶体管。
差动电流与差动电压斜率为跨导值,当增大 W/L 的值时,斜率变大,输入范围变小;增大 Iss 时,输入范围变大,跨导同样变大。
小信号等效电路
- 叠加法
先计算 vin1 导致的 vx 的增益:交流小信号中的尾电流源电阻认为无限大,将 M2 支路从源极看进去等效为共栅极,忽略体效应和沟长调制效应,等效 Rs 可以表示出来,再将整体电路等效为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极。
再计算 vin1 导致的 vy 的增益,M1 以源随器的方式驱动 M2,并改变输出 vy,将 M1 管进行戴维南等效,看成有一定内阻的源,源随器的输出电阻为 1/gm,同样得到 vy 对 vin1 的增益
- 半边电路等效法
如果完全对称的差分对感测差分输入(即两个输入相对于平衡条件变化相等且相反的量),则可以应用“半电路”的概念。两个源随器在 Vin1 增加一个 Δv 时,vp 随之增加 Δv,相应的差分信号 vin2 减小 Δv,vp 随之减小 Δv,认为 vp 点小信号接地。
差分对的线性度
此时的 Rs 上会有一定的压降,利用电桥的方式使 Rs 两端没有直流压降,只随小信号电压变化,提高小信号的线性度。
共模响应
对于理想的情况
差分对中两个非理想因素:
- 电流源的输出电阻非理想,随输入的上升,电流源的漏压变化导致电流 Iss 的变化
- 输入对管的失配
非理想电流源+输入对管的适配=失调
非理想尾电流源导致的共模输出
在考虑尾电流源带来的共模输出时,认为 M1、M2 管是对称的,此时差分对变成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极电路,Rss 为电流尾管的输出电阻。
共模增益可以表示为(共模输入对共模输出的增益):
失配的共模增益
共模抑制比(CMRR)
提高共模抑制比
- 减小输入对管的失配
- 增大尾电流管的输出阻抗(增大 Rss)缺点:大尺寸尾管增大对地寄生电容,使 CMRR-3dB 带宽下降严重。
不同负载的差动对
二极管连接形式
- 常规二极管负载
- 电流分配二极管负载